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
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她是变成女人的。
——西蒙娜·德·波伏娃
法国作家、存在主义和女性主义哲学家波伏娃强调“女人不是一个固定的现实,而是一种成为的过程。”她指出了女性身份的动态性和可变性,鼓励女性不断追求自我成长和变化。在第115个国际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航天界女性的坚韧成长与杰出贡献。
浩渺太空中,“天和”核心舱的舷窗折射出璀璨星光,映照着中国航天事业六十余载的壮丽征程。在航天科研领域,诸多女性科学家做出了卓越成就:有人构建了航天员选拔与训练体系,奠定了中国航天员培养的顶层框架;有人主导火箭可靠性提升工程,推动中国载人火箭安全性跻身国际前列;有人突破超连续谱光源核心技术,攻克高功率激光系统稳定性难题……她们以自己的智慧与学识,构筑起中国航天的立体坐标系,书写着人类探索太空的壮丽史诗。
1 叩问苍穹的中国女航天员
刘洋:破晓之光,叩响苍穹之门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万众瞩目中腾空而起,刘洋以中国首位女航天员的身份,划破了航天领域性别的天幕。在13天的太空之旅中,她完成了多项空间医学实验,用精准操作让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完成“太空之吻”。当返回舱着陆后那句“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不仅是对使命的诠释,更为千万少女推开了一扇通向星辰的窗。十年后,她再度披甲出征神舟十四号,在空间站机械臂上轻盈如燕的身影,印证着“女航天员不是太空访客,而是真正的主人”的宣言。
王亚平:星河师者,播种寰宇梦想
2013年神舟十号任务中,她化身“太空教师”,在失重环境下演示的陀螺旋转、水膜形成等实验,让400公里高空传来清脆的上课铃声。8年后,她身着新一代“飞天”舱外服,成为中国首位出舱行走的女航天员,在神舟十三号的星光舞台上,用5.5小时舱外作业的“太空芭蕾”,刷新世界对女性航天能力的认知。
王浩泽:多面星使,探索太空奥秘
2024年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王浩泽作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中唯一的女航天员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她是我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从火箭发动机设计师到航天飞行工程师,从托举飞天到自己飞天,身份在变,但航天报国的初心和使命不变。王浩泽曾在日记里写道:“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充满挑战、人迹罕至的路,但是我爱这条路;如果它荆棘丛生,我们就披荆斩棘;如果它寂寞荒凉,我们就结伴前行。”
2 星移联信的铿锵力量
星移联信是国内卫星互联网领域专注于卫星通信载荷系统设计、产品研发的商业航天公司。公司汇聚了航天和通信两个领域的资深专业人才,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精准卡位,不断深耕。
在公司蓬勃发展的征途上,女性员工以柔韧与坚毅交织的力量,共同托举起中国商业航天的梦想。她们有协议栈开发工程师、OAM软件工程师、路由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质量管理工程师、中后台赋能人员等身份,她们是技术攻坚的破冰者,也是系统工程的能量中枢,在卫星通信协议研发中突破动态组网瓶颈,在国家卫星互联网重大工程中持续开展技术验证,用代码编织出天地互联的“无形星链”。她们有航天科普IP的打造者,以丰富的文创形态将对大众来说遥不可及的技术产品转化为触动人心的故事和新奇有趣的互动体验,让太空知识和航天技术走进普通家庭,塑造出“硬科技、软表达”的独特品牌温度。她们亦有人力资源、行政管理、项目管理、财务融资、法务风控等管理角色,从专业领域高质量工作到跨部门统筹协作,她们以复合型能力构建起企业发展的立体支撑,切实推动了公司的高效运转和飞速发展。
3 琉璃映照的星移浪漫
在三八节,星移联信的女员工们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刻画着公司logo和每个人名字的琉璃手串。墨绿琉璃如凝萃的翡翠星河,黄褐珠光中流转着深邃宇宙的亿万年回响。这抹沉静如渊的墨绿,在光线下幻化出孔雀翎羽的虹彩,既有青铜器般的历史厚重感,又似暗夜极光在腕上轻盈起舞,让每个凝视者都坠入绿意编织的时空秘境。
每个手串都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宝精心描绘。琉璃历经1400℃烈焰锻造,正如女性在航天事业中的淬炼与升华。公司将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琉璃手串送给每一位女员工,寄寓着航天人共同探索宇宙的美好愿望,也表达了对女性价值的无比珍视。这种独特的致敬方式,彰显了星移联信的浪漫深情:“我们不仅是造卫星的人,更要让自己活成照亮他人的星辰。”
西蒙娜·德·波伏娃从存在主义哲学层面强调女性的独立与成长,中国航天界的女性们从现实主义实践层面以多元角色共筑航天技术的坚固长城,双手托举起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值此第115个国际三八妇女节,让我们向航天界的女性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全世界的女性们节日快乐,在俯仰天地间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