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主办的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星移联信董事长彭媛媛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参加以“卫星通信发展”为主题的圆桌对话。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数据局、新华通讯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新华社社长傅华致辞,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主持开幕式。本届大会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吸引了全球50多个国家及重要国际组织的上千名嘉宾参会。
其中,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论坛为落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宣言》而专门设立。论坛汇聚了各国政府、智库、电信运营商、国际组织、高校、企业等各界代表,围绕“加强全球互联互通,夯实数字发展底座”这一主题,聚焦未来网络技术、海缆陆缆通信、卫星通信和算力网络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深入探讨了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构建开放、包容、安全、高效的全球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星移联信董事长彭媛媛在发言中指出,新一代卫星通信以低轨巨型星座为主,已从军政企用户下沉到消费端用户,在航空、海事、科考、探险等场景具备广阔应用潜力,卫星通信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卫星物联网的需求持续提升,IoT NTN全球化标准体制推动着产业协同发展,海事物流、畜牧业位置监控、农业数据监测、地质监测、财产管理等应用价值日益凸显。卫星通信为低空经济提供全域覆盖、实时可靠的通信保障,支撑无人机物流、空中交通管理等关键应用的无缝连接与精准管控。
谈及未来5-10年卫星通信发展趋势,彭媛媛认为未来可实现“三重跃迁”:一是从“应急需求”跃向“普惠服务”,以手机直连卫星、卫星物联网为代表的卫星通信服务将进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真正成为像水、电、公路一样的基础设施。二是从“单点能力”跃向“智能融合”,AI驱动高效通信网络建设,未来的通信卫星可能仅由“超算平台+太阳翼+大规模天线”组成。三是从“单点技术验证”跃向“全产业链变革”,卫星载荷技术更为成熟、可复用技术使火箭发射成本更低,产业链共建态势逐步形成,产业生态和谐共生。
近年来,星移联信始终紧跟政策导向和用户需求,深度参与了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从技术论证到实际落地全过程见证了这一国家战略的推进。未来,公司将积极响应“建设数字友好城市”的全球倡议,致力于通过卫星通信技术优化“技术友好”与“设施友好”维度,推动星地融合在数字基础设施中的应用,助力构建高效、安全的天地一体化网络。彭媛媛最后强调,卫星互联网将为全球互联互通提供核心支撑,加速数字贸易发展并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增长,最终实现“天地互联,让世界更美好”的数字生态愿景。